编者按:养老服务机构正在积极地、努力地为老年人提供康复服务。随着康复服务的有效开展,康复用具在机构中的运用也增多了。本文介绍了智能天轨移位及康复训练系统在机构中的运用及价值,并提供了典型案例帮助了解实际运用情况。
“十四五”时期,上海老龄化程度将持续加深,养老服务供给结构将进一步优化,根据上海市规划要求,到“十四五”末,养老床位总量将达到17.8万张。其中,重点发展护理型床位和认知障碍照护床位,护理型床位不低于总床位的60%,在此背景下,社会对养老服务机构的专业化要求更加多样化,包括康复医疗在内的需求正在不断增多。随着国家对人民健康的重视以及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不断提高,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理念逐渐深入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转变了既往在已有痛苦感知后才给予实施干预即治疗的传统模式,未来将形成“监测与预防、诊断与治疗、康复与管理”新模式。从机构角度看,入住的半失能及全失能老人正日渐增多,护理成本也随之提升,如果能够为老人尽早提供康复服务,将有助于老人恢复部分机能并保留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提升生活质量,减少费用支出,减轻机构的照护压力。另外,从医学角度看,已经有研究数据证实,在中风、脑梗、意外受伤等疾病稳定后,如果能在三个月内为患者提供早期康复治疗,患者的运动功能、认知功能、语言功能将有明显改善,还可以有效减少致残率。因此,支持有康复需求的住养老人抓住康复的黄金时期,对老人的康复效果就格外重要,应该尽可能避免和减少未及时康复造成的严重后果,因为老人一旦瘫软在床上,身体机能退化会非常的快。
一、养老服务机构开展康复服务的痛点
目前,随着医养结合的深入发展,养老机构已经能够为老年人提供健康监测和预防服务,并且注意到了康复服务的重要性。但是,传统养老机构开展康复服务还存在很多的困难。有些养老机构受场地限制,空间狭小,还有更多养老机构则是因人手紧张,专业人员不足等原因造成康复服务无法很好的落实。从我们走访多家养老机构了解的情况来看,传统康复方式仅靠人力风险较大,效率往往较低。比如,受限于室内空间小,床上及床边康复较难很好完成,不仅风险大而且效果难达预期;传统行走训练需要2-3人的搀扶,不仅耗费人力而且占用面积大;机构内为数不多的康复师会因为精力分散,而无法专注于患者动作训练的规范性,影响康复效果。这些困难无疑降低了机构提供康复服务的意愿,以及直接影响康复服务的质量。
二、智能天轨系统在养老服务机构康复服务中的价值
为了帮助养老服务机构更好地开展基于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理念的康复服务,迈动医疗推出了智能天轨移位及康复训练系统(以下简称智能天轨系统),可根据不同场景不同需求,定制个性化铺设,以及过门系统方案。该设备既适用于机构、医院以及公共区域的转运需要,又适用于康复科减重步态训练场景。智能天轨系统推出以后,已经在多家机构内安装使用,帮助机构化解了不少康复服务中的困扰。智能天轨系统在养老服务机构全生命周期康复训练中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提供更高的安全性。在康复服务中使用智能天轨可以有更好的安全性,比如不易发生跌倒坠落,于患者而言可避免发生二次伤害。
2. 失能老人借助天轨可实现离床如厕。在天轨的帮助下,失能老人可以移至床边便器如厕,有助于提升失能老人自主生活信心和维护个体尊严。
3. 支持卧床老人扩大活动范围。老人可以借助天轨离开久卧的病床,欣赏窗外的风景,甚至走出房门。有助于卧床老人重拾恢复健康的信心,更为乐观地接受治疗。
4. 设计方案灵活。天轨轨道系统可以设计为半径转向、原地转向、变轨方案,满足临床对步行训练的需求。该系统可以提供被动和主动步行训练,并可与现有多种康复设备结合使用。即使在狭小的环境内,天轨轨道系统也能满足康复及转运护理的需求。
5. 可以帮助机构节省人力提高服务效率,进而能降低老人康复费用负担。
6. 比传统电动起立训练更有优势。电动起立床主要针对长期卧床导致体位低血压的老人或者功能极差的患者,是使用站立架之前的过渡设备。老人一旦达到可以保持站立时,就要转用站立架治疗。缺点是仪器比较大,需要占据较大空间,以及治疗时需多次转运(床位- 轮椅- 电动起立床)增加坠伤风险,还耗费人力。将天轨用于电动起立步态训练,可节省空间减少人力,且无需转运。
7. 比传统的平衡训练方式更有优势。传统平衡训练方式易受场景限制,还比较耗费人力。天轨辅助训练则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还节省人工。天轨可以支撑住老人,康复师可以用腾出的双手帮老人做体位纠正。
8. 智能天轨系统很小巧,面积小的空间也能使用。市中心的长者照护之家等社区养老服务场所,一般面积都比较小,大型康复设备常常无法安装使用,以致康复服务难以开展。如果选用智能天轨系统就能很好的解决
了这一难题。
放眼未来,智能天轨系统虽然一次性投入相对较高,但是灵活的吊机头加上可满足不同护理及康复需求的吊衣,能实现一物多用途。
三、智能天轨系统在机构康复服务中的典型应用
目前,一些医院、护理院、养老服务机构,在院内进行功能规划调整时,将智能天轨系统融入到过道、房间内的区域,并开展了步态训练及床边康复等康复服务项目。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这些机构发现,为老人提前进行康复干预,对恢复一定的生理机能,减少护理费用有帮助,对机构的整体费用降低也有利,对于护理人员来说,工作的安全性提升了,工作压力也有降低。比如,上海某养老机构以“早期康复、快速康复”理念为引导,在2020年进行全院升级改造时,根据院里需要在老人房间、走廊、康复大厅中安装了智能天轨系统。机构开始将康复服务融入于院内的日常护理和生活照顾之中,为住养老人提供了床上康复锻炼及床边站立康复。在智能天轨系统的助力下,住养老人无论是在房间内还是在走廊上随时可以进行步态训练。对于一些全失能老人,护理人员会不定时的转运老人至窗台边,欣赏许久不见的室外景象。护工们通过天轨的特殊吊衣,可以轻松方便地给卧床老人做体位调整,还可以为老人按摩关节、肢体,避免肌肉萎缩,促进血液循环,防止压疮的产生。一段时间后,我们回访时发现经常做康复锻炼的老人,身体状况恢复得较好,显得更有活力,自信心、自我成就感和满足感较之康复治疗前有明显的改善。上海的养老服务质量在全国居前列,从人文关怀到生理、心理的双重关怀,可以称得上考虑得细致入微。康复服务虽然起步较晚,但是需求较大,正逐渐成为养老服务机构中重要的服务项目。这也符合政府对养老工作的具体要求,即要为老年人提供有品质的老年生活。相信未来老年护理、康复的方式会更加多元化,从人性化角度出发设计制造的设备、细致个性化的服务会越来越丰富,老年人晚年生活终将更加幸福。